《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通用6篇)

时间:2021-07-05 初中读后感 点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的文章6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篇1

  品读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无数次触动着我的心灵。李老师说:教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不应该只单纯地研究如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门心灵的艺术去钻研。
  李老师是一个不拖堂的老师,在我刚上班的时候,就有人对我说,千万不要拖堂,有时候有些老师用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多占用学生的一两分钟时间,以“为他们好”为由。可铃响之后学生的心早已飞出了教室,此时讲课毫无效果,只有那几个孩子无奈的听完。所以在刚上班的时候我就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不拖堂的教师。
  看这本书之前,我自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挺有童心的人,但看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跟李老师比起来还差很多。学校有很多的活动,记得上次体育文化节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选了一项运动项目——跳皮筋。结果有个别孩子跳得很好,有的孩子却一点不会跳,就那么几个会跳的在那玩得很开心,我一时兴起就想起来了我们小时候玩的跳皮筋,于是就教她们一起跳起来,孩子们先是用崇拜的眼神瞪着我,没多大一会就都跳起来了,其他小组也凑过来,邀请我要加入他们的小组中。其实,在课间活动时,如果我们接受孩子们的邀请和他们玩,是个多好的增进友谊的机会啊。
  我们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我们自己,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不吝啬说“不好意思”,“对不起”……
  教育承载着塑造人格的重任,我们要向李老师学习,做一个宽容的、虚心的、尊重学生的好教师。

《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篇2

  品读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无数次触动着我的心灵。李老师说:教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不应该只单纯地研究如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门心灵的艺术去钻研。

  李老师是一个不拖堂的老师,在我刚上班的时候,就有人对我说,千万不要拖堂,有时候有些老师用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多占用学生的一两分钟时间,以“为他们好”为由。可铃响之后学生的心早已飞出了教室,此时讲课毫无效果,只有那几个孩子无奈的听完。所以在刚上班的时候我就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不拖堂的教师。

  看这本书之前,我自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挺有童心的人,但看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跟李老师比起来还差很多。学校有很多的活动,记得上次体育文化节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选了一项运动项目——跳皮筋。结果有个别孩子跳得很好,有的孩子却一点不会跳,就那么几个会跳的在那玩得很开心,我一时兴起就想起来了我们小时候玩的跳皮筋,于是就教她们一起跳起来,孩子们先是用崇拜的眼神瞪着我,没多大一会就都跳起来了,其他小组也凑过来,邀请我要加入他们的小组中。其实,在课间活动时,如果我们接受孩子们的邀请和他们玩,是个多好的增进友谊的机会啊。

  我们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我们自己,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不吝啬说“不好意思”,“对不起”……

  教育承载着塑造人格的重任,我们要向李老师学习,做一个宽容的、虚心的、尊重学生的好教师。

《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篇3

  读了教育专家李镇西《走进心灵》一书,深受启发。法国伟大的作家沃夫纳格说,伟大的思想来自心灵。能达到最高境界的是心灵,而不是智慧。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这样才能和学生更好的沟通,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广泛而系统的阅读,使李镇西得以从更深远的中外教育发展史和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思考当今的教育问题。最终,基于对前人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现实教育问题的种种思索,李镇西提出了自己的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他特别强调: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为了做一个最好的我,他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在班级管理上,李镇西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以及用“法治”取代“人治”的探索。这些做法被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针对现行德育的弊端,李镇西把“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作为改革班主任工作的突破口。为了拯救那些“负重的心灵”,他将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纳入自己的工作内容,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谈心、书信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曾经几次想跳楼……。开学接手这个班级,先从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开始,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后来看到其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像朋友一样聊天时,他的戒心慢慢的放松了,也可以聊一些自己的事情。还有一次上课时他走神了,下课后我问他是不是有心事,他很惊讶,想知道为什么,我说你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从关心他的日常生活到关心他的学习。他一天一天的变化着,能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全对,错题也少很多……尽管有时还会犯错,但是他知道老师在关心他,他不会像以前那样做出极端的事情。曾有人说过: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 ,从少年到青年,我们在读,但要真正去读懂他,是多么不容易啊!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朋友,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他的生活是阳光灿烂,也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永葆一颗年轻的心。

  事实证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爱得爱!的确是这样,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共同成长是辛苦的、劳累的、艰难的,但却又是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

《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篇4

  闲暇时,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从中受益良多。书里讲述了一个个的真实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啊,教师不应该只单纯地研究如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门心灵的艺术去钻研。可是,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呢?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心上都有一扇小小的门扉,只要我们能扣开那扇门,就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

  开启孩子的心扉,首先要求教师打开自己的心扉,去包容孩子的失误,呵护他们的心灵。魏书生老师说过: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不错,其实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你给他们一分爱,他们必会回报你同等的爱。

  在班上,有一位小调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却仍然效果不彰,常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的反效果就是他有点无所谓了。在一次我无意地呼叫了他的名字时,他居然自动地站了起来,一副低头认罪的表情。那一刻,我震撼了!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孩子,老师不断地批评在他心中,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啊!或许他在心中已经认定了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了,以后就会破罐破摔吧!该怎么才能走进他的心灵,帮助他摆脱失败的阴影呢?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让我找到了方向。

  一次,他为和同学争座位的事向我告状,我却正忙得不可开交,便随口应了一句:“乖乖,你是懂事的`孩子,和同学商量着好好解决吧,老师相信你。”结果这件事居然很顺利地在他的谦让下解决了。我还发现那天他特别兴奋,难道就只是因为我那句无心的赞许吗?他拥有一颗多么可爱而又纯洁的心啊!这无意付出的一份爱给了我启示。于是,从那天起,我特别注意对他的教育。在一些意外事件发生后,我不再先入为主,一味地认定一切都是他的错,进而火山爆发地批评他,而是尽量使用亲切、信任的语气让他慢慢地讲述事情的经过,讲不清楚的,就让他写说明。渐渐地,我发现有时会先入为主错怪他,我也会不掩饰地向他道歉,并就事论事地指出他不对的地方,同时也表扬他做得正确的部分。渐渐地,他开始有了转变,不再故意惹是生非。然后,我特意安排他负责拿牛奶,他认真负责的程度甚至高于以前负责这个工作的同学,他也不再频繁地惹是生非,发生在他身上的转变让人为之欣慰不已。他没有让我失望,我对他付出的爱得到了同等甚至更多的回报!

  当然,仅仅包容与呵护是不够的。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体察孩子的需要,并适时地帮助与引导,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而这本书,还需要我用更多的时间细细去体会。

《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篇5

  暑假闲暇时,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一书,令人震撼,从中受益良多。《走进心灵》既是在倾听作者讲述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也是在与作者分享教育者醉心事业的回忆,更是在看似琐碎却蕴含教育真谛的事件中反思假教育、追寻真教育的过程,它是活的教育学,以朴素而生动的方式,诠释着教育。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啊,教师不应该只单纯地研究如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门心灵的艺术去钻研。可是,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呢?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心上都有一扇小小的门扉,只要我们能扣开那扇门,就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李老师用他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的教育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从中使我悟出一个道理,教育的成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你所面对的对象是人——学生时,你要用心灵赢得心灵,让学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那么我们的教育之舟便驶入了成功的港湾!李镇西老师有两句话令我特感动,一句是:将名字编入学生心灵的词典,将事业载入祖国教育的史册。另一句是:凡用心灵写出的作品,必然会赢得读者心灵。这是一本感性与理性并重的书,这是一本用心去写的书。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让我们怀着一腔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心去写就我们的教育诗吧。
  李老师以教育家的视角,高瞻远瞩,展示了他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思想。本书分德育的现状、教育者应具有的情怀、教育应充满民主和班主任工作艺术探索四个方面。作为老师的我感悟原来教育可以如此精彩。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活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是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走进心灵》分别从了九个方面阐述了走进心灵的民主教育:
  手记一“谷建芬与‘未来班’”。从“童心的信任与期盼”到“友谊在继续”无不透漏着谷阿姨与孩子们的深厚友情。
  手记二“集体主义教育新论”对学生集体主义的情操的培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启蒙等。一个个精彩的事例是我真切的感受到李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汇。
  手记三“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一代新人,平等意识、法制观念、独立人格等民主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和学生拥有同样的义务和权利。
  当我读到“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中的“班级法律的诞生”。“新生入校,我便向大家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你们是否希望这个班最终成为一个好的集体?第二,若让我们的班成为一个好集体,需不需要每个人都克服自身的弱点?第三,为了保证同学们克服自身的弱点,需不需要制定一个班规?”“班级不只是李老师的,而是每一个同学的,要求这个班好是每个人的愿望,制定‘班规’同样是每一个人的愿望,那么,这个‘班规’理所应当由班上每一个人起草。”让每一个人都称为“立法者”,接着再由班干部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初稿,请全班同学反复讨论、修改最后成为正式班规,非常具有权威性。这个制定班规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民主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制定“班规”,是他们一开始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角色。其中在班规中还明确规定了班主任的一项,这又体现了班规的互制性,这样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班规又怎能不使学生信服呢?是呀!作为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出表率!
  手记四“向学生学习”。当我读到“手记四:向学生学习”时,李老师用小小的意见箱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给他提意见。李老师的意见箱并不是一个形式,而是真诚地向学生开放。通过一件件的事情让学生感到了教师的真诚。意见箱从没有纸条到有一张纸条,再到纸条渐渐的多了。在接受学生的意见时,总是遵循一个原则:学生总是对的。是呀,学生提的意见作为教师要看看自己是否存在,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在本章的“我有什么优点值得李老师学习?”一节中,更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民主,不是只有老师是优秀的,学生也有很多优点值得教师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好像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优点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另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互相为师,共同进步!这些正好可以用于下学期的班级管理中。
  手记五“深入心灵的教育”。处理班级突发事件应特别注意:任何时候都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任何时候都应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手记六“走进大自然”,把教育生活化、自然化,有苏式和叶氏的影子。大自然是一本书、太阳岛的笑声、风雪峨眉山、在瓦屋山的原始森林等。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一次次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一次次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手记七“我的教育失误”。李老师有这样一句话:“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的心灵伤害。”在这里我学到了尊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友好的朋友式关系,朋友之间就要尊重,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都要心平气和地和学生解决发生的问题,决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手记八“虚假德育批判”。
  手记九“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在每个手记中,都有感人的故事,精辟的道理,都是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
  《走进心灵》,字里行间都闪现着作者的影子,而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李镇西老师自身的修养,来源于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爱与执着,或许这才是一个教育者身上最重要的素质吧!平时的我读书偏少,虽然对教育有自己的思考,但缺少李镇西老师的机智与毅力,即使一些想法时时暗合,有知音之感,但终觉相差太远,少了一份自觉。所以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后,我感到深深的满足。走进心灵,对学生进行民主教育。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提倡学生的自治教育,作为教师要做具有民主精神的教师,我们要懂得儿童,要有爱心和童心。一件件的小事,一个一个真情流露的故事,使我对民主教育有了全面地认识,使我明白了如何做一个民主的教师,做一名民主的教师要具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甘共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学习。蹲下身子看孩子,我们只有真心的去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民主教师。

《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篇6

  闲暇时,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从中受益良多。书里讲述了一个个的真实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啊,教师不应该只单纯地研究如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把教育当作一门心灵的艺术去钻研。可是,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呢?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心上都有一扇小小的门扉,只要我们能扣开那扇门,就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
  开启孩子的心扉,首先要求教师打开自己的心扉,去包容孩子的失误,呵护他们的心灵。魏书生老师说过: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不错,其实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你给他们一分爱,他们必会回报你同等的爱。
  在班上,有一位小调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却仍然效果不彰,常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的反效果就是他有点无所谓了。在一次我无意地呼叫了他的名字时,他居然自动地站了起来,一副低头认罪的表情。那一刻,我震撼了!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孩子,老师不断地批评在他心中,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啊!或许他在心中已经认定了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了,以后就会破罐破摔吧!该怎么才能走进他的心灵,帮助他摆脱失败的*影呢?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让我找到了方向。
  一次,他为和同学争座位的事向我告状,我却正忙得不可开交,便随口应了一句:“乖乖,你是懂事的孩子,和同学商量着好好解决吧,老师相信你。”结果这件事居然很顺利地在他的谦让下解决了。我还发现那天他特别兴奋,难道就只是因为我那句无心的赞许吗?他拥有一颗多么可爱而又纯洁的心啊!这无意付出的一份爱给了我启示。于是,从那天起,我特别注意对他的教育。在一些意外事件发生后,我不再先入为主,一味地认定一切都是他的错,进而火山爆发地批评他,而是尽量使用亲切、信任的语气让他慢慢地讲述事情的经过,讲不清楚的,就让他写说明。渐渐地,我发现有时会先入为主错怪他,我也会不掩饰地向他道歉,并就事论事地指出他不对的地方,同时也表扬他做得正确的部分。渐渐地,他开始有了转变,不再故意惹是生非。然后,我特意安排他负责拿牛奶,他认真负责的程度甚至高于以前负责这个工作的同学,他也不再频繁地惹是生非,发生在他身上的转变让人为之欣慰不已。他没有让我失望,我对他付出的爱得到了同等甚至更多的回报!
  当然,仅仅包容与呵护是不够的。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体察孩子的需要,并适时地帮助与引导,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而这本书,还需要我用更多的时间细细去体会。

热门标签: 陪伴需要走进内心 心灵的陪伴相比身体的陪伴
《《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通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走进心灵》读后感及心得(通用6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