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六篇】

时间:2022-05-28 热门文章 点击:

矛盾,反映了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状态矛盾&rdquo它既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本质上,它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即&ldquo反对党,正因为如此"反对党&rdquo所以他们可以形成矛盾。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由于各种利益分配等因素造成各类矛盾纠纷凸现。因城市改造拆迁、企业改制、拖欠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因此,认真研究辖区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因,总结经验和做法,切实做到有效预防、成功调处和防止激化,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和谐辖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做法

  1、思想上重视,组织领导健全。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责任,维护社会稳定效果是检验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准,这种观念早已植根干部心中。街道党工委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决策,畅通信访渠道、掌握社情民意、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和谐。在组织上构建起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将党政信访主渠道、人民调解渠道、诉讼调解渠道、治安调解渠道整合,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街道各部门、各社区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调解格局。在明确党政“一把手”为信访维稳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同时,落实了信访维稳工作分管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分管领导对分管领域及联系社区的信访维稳工作承担分管责任的“一岗双责”制度,形成了信访维稳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尽力的强大合力。

  2、措施上有力,工作确保有效。在维稳工作上,街道党工委坚持标本兼治。一是持之以恒地坚持定期排查矛盾纠纷,确保及早发现、及早处置、及早解决,将矛盾隐患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二是实行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对排查出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采取领导包案处理,一个事件、一个领导、一个方案,落实责任;三是确保各个特殊敏感时期和重要时段的社会稳定。在这些时段坚持每周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制定相应应急预案,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特殊时段社会政治稳定。

  二、现阶段矛盾纠纷的主要体现

  目前,各大辖区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这些问题呈现出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正当诉求与不合法方式、多数人合理诉求与少数人不合理要求相互交织。一些非正常上访演变为破环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有的上访成了极个别人勒索责任单位的有效手段,也是令街道办事处头痛又没有有效手段解决的事情,且要为之投入大量的精力。

  1、城市拆迁改造,遗留隐患。各大辖区因城市改造拆迁补偿的条件不能统一,造成因拆迁安置后,由于补偿存在差异,而造成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一些在拆迁过程中遗留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是变成了矛盾和安全隐患滋生的成因,矛盾更是被逐渐扩大。比如因居民和房开商之间在某些条件不能达成统一,双方各不相让,在街道办事处积极协调后也未达成统一,最后居民通过堵断的方式向政府施压,造成恶劣影响;或因各方拆迁补偿条件差距较大未能进行拆除,拖到现在仍没有解决,随着房屋价格的上升,更是将双方的拆迁条件差距拉大,房屋也变成了危房,严重威胁居住在内的住户及过往群众的安全,存在的稳定风险不可低估,并影响市容市貌。

  2、企业改制遗留问题隐患大。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过程中被逐渐淘汰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因职工安置、工资拖欠、医疗社保、工龄买断等问题引发大量的矛盾纠纷。各大辖区的多家单位都会出现因企业改制、买断工龄而要求重回企业工作、解决生活来源的事件,一部分人更是将企业进出大门堵住,占用企业领导办公室,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隐患突出。由于企业改革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涉及人员多,处置这类弱势群体的诉求难有妥善之策,因而已成为这些辖区企业的长期重大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对辖区正常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3、突发矛盾纠纷层出不穷。特别是社区纠纷、小区业主与物业管理之间的纠纷、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纠纷,农民工工资纠纷等等越来越多,一旦发生,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4、个别缠访人员非访、重访不断,影响社会秩序。部分辖区内缠访不断,多次进京上访向单位提出多桩无理诉求,一到特殊敏感时期,办事处和其单位就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稳控,有时还个别缠访人员还要求单位派人带其出游,上访成了勒索责任单位的有效手段。

  三、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1、历史遗留问题包袱沉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各种利益冲突更加复杂,必然出现由于利益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而在解决方法、政策规定上比较滞后,致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时间越拖越长,问题越拖越大,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沉重包袱。

  2、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各种行业标准的差异,监督制度的不落实导致因土地征用、城市改造拆迁安置等补偿标准不一,补偿标准缺乏透明度,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为事后埋下隐患;在一些项目运作中,有的手续不全,有的弄虚作假,逃避监管,欺上瞒下,有的不履行法定义务,不兑现事前承诺,造成群众利益遭到侵害;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等等都会产生社会矛盾,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处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3、政府和责任单位权责划分不清。目前,政府基本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属无限责任政府。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加之权力集中、失误难免,因而责任难脱、矛盾集聚。群众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政府,把问题的责任也往往归咎于政府。发生了矛盾纠纷,群众自然找到政府。政府能力有限,矛盾纠纷不能妥善解决时,人们便把所有的不满和愤怒洒向政府,而各种社会组织又难以真正为政府分忧解难。“谁主管,谁负责”与“属地管理”原则未细化,责任划分不清,工作原则不明。有利益时各责任单位就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政府置之一旁,有责任时就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责任往政府一甩,独善起身。上级政府利用权威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给下级政府,下级组织又缺乏解决问题的权限,十分无奈。

  4、小事拖大、易事拖难。个别企业领导缺乏维护社会稳定意识,在处理涉及员工及群众利益时,只顾当前,缺乏对员工及群众长期利益的考虑,对员工和群众利益诉求不能及时回应和引导,漠视群众合理诉求,致使一些应当解决的问题久拖未决,导致事件扩大,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5、群众法律意识较差。目前,“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在一些群众意识里根深蒂固,这些群众对法律规定片面理解,容易受人蛊惑,在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认为只有将事件扩大,引起社会大众和更高一级机关的关注才能将事情解决,并通过过激行为将事态扩大的手段向地方政府施压,寻求解决问题。

  四、推进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建议

  1、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各级政府决策必须瞻前顾后、统筹兼顾,防止顾及一部分人利益化解个案矛盾引发更大的不稳定现象发生。尤其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与群众可接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制定任何涉及人民群众的决策都是需要深入调研、科学评估、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尽可能防止和减少新的群体性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2、理顺体制,有效运行。一是理顺工作体制,落实主体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确定责任单位为责任人,主要负责事项实体性处理,政府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事件解决过程中的违规侵害对方利益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查处,并做好督促,切实将事情解决好,不要事后留下隐患。在应由同级政府和部门解决权限内的问题,不应下转给没有解决权限的下级政府和部门进行解决。

  3、明确问责措施。在事件处理的问责上也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对政策法律规定和上级政府决定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事项、上级机关引起并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等问题,不应纳入下级的问责范围。

  4、依法办事,规范信访。一是依照政策法规,抓紧开展对群体性诉求的研究和解决;二是依法维护现场秩序,引导群众理性解决问题。对群体性事件中采取大横幅、呼喊口号、拦截公务车辆、围堵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扰乱工作和社会秩序的,公安机关予以制止、警告,对不听劝阻的依法处罚;对事件过程中借机打、砸、抢以及冲击党政机关、阻塞公路交通等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应立即制止;对主要责任人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群体性事件中未经批准游行示威的,公安机关应当劝告、制止、警告,必要时依照有关规定强制带离现场;对利用群众进行破坏活动的人员和煽动、策划群众闹事,制造事端的组织者,司法机关应依法处理。

  5、强化法制教育。通过法制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减少因素质低、工作失误而引起的纠纷。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贴近群众的优势,结合普法宣传,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优化队伍,强化能力。一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培养领导干部敢于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加大“一岗双责”检查考核力度,促使领导干部真正自觉地做好防患于未然、疏导于无形,及时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应对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篇: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精神和我市教育局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我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实效,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处理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排除化解矛盾纠纷的问题隐患,预防和减少、排除新的矛盾纠纷。

  一、组织领导

  成立油街小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贺育辉

  副组长:杨田英刘新涛

  成员:温托赵旺王科军王振军凌耕地吴转

  领导小组成员职责与分工

  组长、副组长主要负责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指导、协调。小组成员负责收集和反馈各类信息,组织相关人员落实排查化解工作,负责做好领导小组的其他各项工作。

  二、排查重点

  重点排查违规招生和办学问题,考试和教育乱收费问题,农村弱势群体子女上学问题,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贫困生救助问题,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聘任问题等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以及群众投诉反映的其他问题,预防和减少新的矛盾纠纷。

  三、排查程序

  1、信息接受登记。来访、信访、网上投诉等的接待接收工作由邵宗欣负责登记接受并报送到领导小组。

  2、呈报与分发批复。赵旺负责将接到的投诉件与信访件根据内容、范围、层级及时做好呈阅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批复,并准确及时将批复分发到相关负责人手中,同时做好登记工作。

  3、督办与回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要对信访、投诉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的督办工作,定时对承办人员回复的情况进行回访,确保矛盾及时得到化解。

  四、工作要求

  加强领导责任制。学校要高度重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一把手要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贺育辉)对学校的排查化解工作负责,分管领导(杨田英)直接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推进排查化解工作的开展。

  加强基层调处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切实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做好排查化解纠纷工作,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加强检查监督力度。落实领导责任制,督办督查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履行好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检查,及时反馈,定期(即每季度)总结汇报。建立定期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努力使排查化解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篇: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

     各村民委员会、办站所,乡直各单位:

     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

  “平安王店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根据县办[2017]5号《关于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途径,以降低信访上行压力,减少信访总量,阻断矛盾纠纷演变成治安、刑事案件及信访事件的渠道,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三不”工作目标,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王店孜乡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基本原则

      1.防字当头,抓早抓小。切实发挥乡、村基层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将预防矛盾纠纷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的全过程,发挥乡村干部、综治协管员人熟地熟、宜于发现、利于化解的优势,抓早抓小抓苗头,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2.因事制宜,三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灵活、及时、高效的特点,力争矛盾纠纷不出村,确保一级调解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完善乡综治牵头,国土、民政、司法、公安、农经等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采取行政、司法调解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二级调解规范、高效;完善“三调”联动机制,适时导入信访程序,因案施策,借助多种手段、方法、途径,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实效。

     3.坚持原则,依法办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治轨道内,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4.教育疏导,以和为本。在坚持依法化解的基础上,坚持以和为本,采取教育和疏导相结合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多元、便捷、灵活、高效的矛盾纠纷解决方法,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工作措施及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解决矛盾纠纷“有人过问”的问题。乡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王涛任组长,乡党委委员许朝同任副组长,相关办站所和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许朝同兼任办公室主任,薛建科、郭武文、耿艳侠任办公室副主任。各村都要成立由相应的领导小组。乡综治办主任是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综治办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定期调度,推动工作。信访办、司法所、民政所、派出所、农经站、国土所、财政所等部门积极参与,履职尽责,发挥集聚效应,形成联动合力。各村要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主动排查、统一受理、归口负责、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实效。

     2.建立队伍、分片包保,解决矛盾纠纷“有人排查”的问题。各村要建立以村“两委”干部和综治协管员为主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专门队伍,由乡包村干部分管,村支部书记负领导责任,村委会主任、村治保主任负责直接责任。要以自然庄或村民组为单位,划分包保范围,责任到人。各责任人对所包保区域内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台账建立录入以及调解卷宗制作负具体责任。

  3.明确职责、注意方法,解决矛盾纠纷“怎样排查”的问题。

   ①创新排查方式。乡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综治协管员在日常下乡、工作走访、扶贫帮困以及完成各项中心工作的过程中,注意发现苗头,注重收集线索,及时记录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手册”上,做到无遗漏、无死角、无盲区,应排尽排。

      ②突出排查重点。要明确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重点,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各种社会热点、难点及有可能引发上访信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上来,重点排查农村宅基、承包地、建房、低保、扶贫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乡村邻里、群众之间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在实际的排查化解工作中,各村要不拘定式,根据自身实际,创新形式,做到随有随排不漏排,分工范围全覆盖。

  ③完善排查制度。坚持实行谁发现、谁排查、谁记录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和“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原则,以村为单位,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归类、分类建档,分类包保,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为下一步的调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④“进京访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期间(2017年7月起),全天候、不间断、动态排查,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天下午15:00时之前报到乡信访办,特殊情况随有随报。

     4.以调为主、以和为先,解决矛盾纠纷“有人化解”的问题。

     ①规范一级调解机制。一级调解以群众调解(人民调解)为主,主要在行政村一级进行。对于各个村、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照谁排查发现、谁牵头化解的工作要求,由村干部及综治协管员负责进行调处。在调处时,要注重发挥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干部、种养大户等在当地有威望、有能力的人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做到早预防、早处置,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各村可依托“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设立人民调解室,力争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初始初发阶段,最大限度保障一级调解成功,确保矛盾冰释前嫌,纠纷烟消云散。要建立村级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台账,分为排查已化解和排查未化解两类,并及时上报乡综治办、信访办。对于已化解的矛盾纠纷,要将化解人员、时间、化解方式方法等记录在案,做成卷宗,存档备查,作为县财政奖补的依据之一。

     ②健全二级调解机制。二级调解以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为主,主要在乡一级进行。对调处不掉的矛盾纠纷要及时上报乡综治办,由综治办安排当事人到乡进行二级调解。乡综治办要发挥牵头作用,组织司法、国土、农经、民政、派出所、财政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齐心协力,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定进行调解处理,切实做到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人员吸附在当地,确保社会和谐有序,确保群众安居乐业。要充分发挥司法所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指导、推动作用,努力拓展司法调解范围,本着应调尽调的原则,引导当事人尽量选择诉外调解。

     ③建立信访导入机制。对经过一级调解、二级调解不成功、仍然化解不掉的矛盾纠纷,在二级调解结束后,及时导入乡信访事项处理程序。乡综治办要将未能化解的矛盾纠纷移送到乡信访室,由乡信访室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信访工作程序,进行受理、告知、办理、答复、回访和信访信息录入等各项工作,完成信访一级终结。上访人对信访办理事项不满意的,乡信访室要明确告知其救济渠道,促使其依法逐级走访。

      ④完善衔接上报程序。乡综治办要将导入信访事项办理程序的矛盾纠纷,连同排查已化解的和经排查未化解的矛盾纠纷,按月汇总,在下月5日前上报县综治办及信访局。

  5、加大投入、专款专用,解决矛盾纠纷“有经费支撑”的问题。各村对调处成功的矛盾纠纷要装订成卷,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将依据矛盾纠纷化解的难易程度、社会面影响大小、立卷规范化程度等给予一定数额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奖励补助(具体补助办法参见<阜南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奖励实施方案》)。乡政府从平安建设经费中专门拿出一定的工作经费用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确保专款专用。要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开展情况与矛盾纠纷排查员(村两委干部及综治协管员)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挂钩,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弄虚作假套取奖补资金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违纪违法责任。

  6.严明奖惩、严肃责任,解决矛盾纠纷“有机制保障”的问题。奖惩旨在推进排查到位、化解到位、稳控到位。未排查登记在册人员上访的,每出现1例到乡级的,追缴村包保责任人责任金200元,追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责任金各100元,越级上访的,逐级加倍追缴责任金;排查登记在册人员上访的,到乡级的不追缴责任金,越级到县级上访的,追缴村包保责任人责任金200元,追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责任金各100元,到县级以上的逐级加倍追缴责任金。年度化解率100%的村奖3000元,奖包村干部1000元;没有化解的,每例追缴村包保责任人责任金600元,追缴包村干部、明确由部门配合的办站所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责任金各200元(乡村两级权限范围内无力化解的除外)。

  奖惩实行月通报年总评,原对村信访倒扣分考核方案不变。对因矛盾纠纷排查不深入、化解不力导致上访信访批多量大的,实行约谈直至“一票否决”,并严格实行倒查机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篇: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确保XX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持续稳定,按照府谷县综治委《关于印发<府谷县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活动方案>的通知》(府综治委发〔2020〕4号)文件精神,经镇党委研究,决定从5月21日起至2020年底在全镇部署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活动,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系统思维,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工作原则

  1.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2.谁主管、谁负责,归口调处;

  3.预防为先,综合施策,多元化解;

  4.依法处置,有效管控,确保稳定。

  三、工作目标

  调解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力争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复杂纠纷不出县”,确保不发生重大“民转刑”命案、个人极端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四、组织领导

  成立XX镇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人大主席、副书记任副组长,各村包村领导、派出所、司法所、学区、团委、妇联、民政办、信访办、扶贫办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综治办负责日常工作。

  五、工作步骤

  (一)全面排查阶段((5月21日至6月30日)

  1.制定工作方案。镇综治办会同维稳、信访、派出所、司法所、学区等部门,紧密结合我镇实际,研究制定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活动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各村就本村开展专项行动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抓好落实。

  2.全面摸底排查。各村、各有关单位组织动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要逐村、逐单位、逐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集中排查,全面做好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对矛盾纠纷多发的地区、行业和领域,特别是涉及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经济债务、征地拆迁、非法集资、涉军维权、交通事故、劳资关系、物业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要加大排查梳理工作力度,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的苗头隐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要及时了解基层社会动态,掌握我镇特殊人群,特别是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反常人员及性格偏执人员的思想状况和近期动态,确保矛盾纠纷及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全覆盖、无盲区、无遗漏。

  3.建立工作台账。对本次开展的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工作实行登记建档、销号制度,对所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重点人员和不稳定隐患,逐件逐人登记编号、建立台账,列出详细清单,分类动态管理,做到矛盾纠纷自排查、受理、登记、交办、承办、办结到销号各环节有机衔接,确保每件责任可溯。

  (二)重点攻坚阶段(7月1日至11月30日)

  1.认真分析研判。各村、各有关单位要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日排查日报告、周研判周交办”工作制度,各村每日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上报镇综治办;镇党委将每周进行集中分析研判,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归口调处原则,依据研判情况进行分类归口交办。各综治委成员单位,对本行业本系统的矛盾纠纷也要严格落实“日排查、周研判”制度。

  2.制定化解方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能及时化解的立即化解;对一时难以化解的,由各责任主体逐一分析研究,逐一制定化解方案,逐一落实包抓领导和具体化解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化解措施和时限。对疑难复杂纠纷、特殊重点人员,要实行领导包案,一案一策,一个班子,一包到底,确保矛盾问题解决、隐患消除,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拖延。

  3.扎实有效化解。要坚持从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充分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方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镇各分管领导、包村领导、驻村干部要进一步落实接访、约访、下访工作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关爱、监管及对特殊人群的管控工作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发生。要充分发挥综治维稳中心、治保会、调委会等基层综治组织优势,各村要积极组织网格员、村民小组组长、中心户长等进村入户,广泛开展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及时调处矛盾纠纷。要积极引导激励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及化解工作,大力推进基层综治维稳中心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站)建设,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者引入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队伍,加强对特殊人群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高社会矛盾化解效果,切实防范和管控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和个人极端案(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4.落实稳控措施。对容易激化升级或者涉及面广的重大矛盾纠纷,各责任主体要提前制定管控预案,严格落实包抓责任和管控措施,确保不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案(事)件、规模性赴省进京聚集上访、越级上访、进京非正常上访和重大治安、刑事案件。

  (三)巩固提高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1.查漏补缺。各村、各有关单位要对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活动进行“回头看”,对我镇辖区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不断巩固集中排查化解工作成果。

  2.检查验收。由我镇成立联合督导组,对各村、各有关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排查细致、化解及时、稳控有力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开展不力、摸排工作不细致发生遗漏或化解、稳控措施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有关单位相应成立集中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各有关单位负责人要身体力行,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全面掌握本地区的重点矛盾纠纷、重点人员和不稳定问题隐患,经常深入村组、各有关单位了解情况,推进排查化解工作,尽责尽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形成各负其责、合力攻坚格局,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严格考核问责。我镇将此项工作纳入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对领导不重视、工作落实不力,导致矛盾纠纷问题突出、发生重大案(事)件的村组和单位,视情况予以通报、约谈、挂牌督办、提出处分建议;对因矛盾纠纷排查不深入、化解不力导致案事件多发、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者发生重特大案事件的村组和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人的责任。

  (三)强化信息报送。在集中排查化解活动期间,对重要工作信息要做到急事急报、特事特报、大事快报,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各村要严格落实工作数据和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制度,于7月2日前报送第一阶段工作情况,9月8日前报送第二阶段工作进展情况,12月2日前报送第二阶段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效,12月底前报送专项活动总结报告。

第五篇: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各股室各单位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好工作部署落实,确保该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2.要健全工作网络。完善排调工作网络,充实基层排调力量,做到排调力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布,真正实现全覆盖。

  3.建设台帐一体化制度。各单位要按时上报摸底表(各半月一次)并做好归帐存底。

  二、进一步加大重点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各单位要利用五天时间,采取集中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排查,并建立台帐。实行“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化解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二是定期排查和滚动排查相结合,按规定时限上报综治办。

  三、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

  1、对已经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调处措施,明确调处责任人,提出化解时限。

  2、要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化解矛盾纠纷。

  3、要落实跟踪问责,对化解了的纠纷要及时销案。对未化解的纠纷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新的化解举措,对跨区域跨行业的矛盾纠纷,可报告上一级综治部门协调解决。

  四、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督查督办力度

  1.建立考核考评联动机制。

  2.工信委综治办将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股室、委属各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结果进行通报。

第六篇: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

  各村(社区):

  根据中央及省、市、县部署要求,镇综治委决定,从即日起至2016年3月底,在全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深入排查,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突出矛盾,实现“五个坚决防止”,即:坚决防止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坚决防止重特大刑事案件。

    三、工作重点

    对本辖区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研判,列出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问题,集中力量进行化解。重点对五类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化解、稳控。

    (一)各类对社会不满、行为反常、长期上访特别是扬言报复社会的人员,以及需要教育帮扶的特殊人群等可能引发突出纠纷的。包括中央“三办一部”交办的长期滞留北京上访人员、刑释解教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以及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

    (二)因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合同债务纠纷、房地产开发等涉众型经济纠纷可能引发突出纠纷的问题;

    (三)因征地拆迁、民工工资、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学校

  意外伤亡事故、环境污染、物业服务等可能引发突出纠纷的问题;

    (四)因资源权属纠纷等可能引发群体性纠纷械斗的突出问题;

    (五)其他可能激化为民转刑案件的突出问题。

  四、时间安排

  (一)全面排查阶段(2015年11月30日前)。各村、各社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在11月20日前报镇综治办。各村(社区)要对本辖区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逐案进行核实排查,登记并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突出纠纷要按照三级预警明确预警等级。矛盾简述的内容应包括矛盾纠纷的时间、地点、当事人、起因、影响等,化解情况应包括化解措施、处理结果、趋势预测等。要将有关矛盾纠纷情况及时上报到镇综治办,再由镇综治办将其录入到全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平台,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

    (二)调处化解阶段(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2月28日)。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排查出的每一个突出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实行“一个案件、一套化解方案”,明确包案领导和化解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做好调处、稳控工作。

    (三)总结经验阶段(2016年3月1日至31日)。对本次专项行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同时也要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探索解决新形势下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方法、途径。各村、各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在2016年3月15日前报镇综治办。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

  动,是当前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新昌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各村、各社区要高度重视,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切实化解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确保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完善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等多元化的调解机制的作用。发挥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的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各村、各社区要对属于本地、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切实履行牵头职责,认真解决,不容许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要注重源头预防,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止决策不当产生新的矛盾。

   (三)转变作风,依法办事。要把专项行动与反“四风”回头看、“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紧密联系和服务群众,扎扎实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在法治轨道上做好群众工作,依法维护群众权益。

    (四)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镇综治办将此次专项行动纳入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地方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领导不重视,排查不深入、调处不得力、治理不见效,导致矛盾纠纷突出的,予以通报批评或“黄牌警告”。对引发重大非正常上访、酿成重大治安问题或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并严肃查究领导责任。

热门标签:
《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关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六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