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线索和主题集合3篇

时间:2022-08-12 热门文章 点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可以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棋局&rdquo来接我。席总书记指出: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一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线索和主题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线索和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逻辑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近代中国面临两大任务:一个是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中国近代各个阶级、阶层和集团的代表人物曾为此苦心焦虑,艰难求索,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正当人们徘徊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但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城市与乡村发展极不平衡的条件下,选择什么道路夺取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实践表明,旧中国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党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待条件成熟后再占领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由此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奴役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

  中国革命胜利后,党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稳步促进两个转变:一是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19xx年x月,党提出“一体两翼”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主体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其两翼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解决所有制问题,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基础,以适应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到19xx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虽然探索中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石,提供了路标。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通过深刻总结国内外两方面历史经验,毅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义无反顾地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状态到全面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改革的目的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开放的目的是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我国的生产关系逐步适应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鲜活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一百年奋斗,我们党领导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意气风发、高歌猛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致力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今,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xxxxxx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达到xx%,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xx%。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xxxx多美元,已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这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逻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领导者,这个领导者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由党的特质、党的实力、党的作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特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的,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党具有先进的阶级基础、先进的指导思想、先进的服务宗旨、先进的组织原则、先进的理想信念。这一切决定了党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众望所归的亲和力、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动员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恢宏政治视野谋划战略全局,以唯物辩证思维解决矛盾问题,以勇于担当精神推进创新发展,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为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论是制定还是执行路线方针政策,都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归宿,致力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和可靠保证。如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但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迁,我们党都将万变不离其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当今中国共产党有xxxx多万党员,之所以能够形成强大的力量,最基本的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从而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集思广益、多谋善断,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主张得到科学体现,党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党的决策得到有效贯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实力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党的实力紧密相连,其中硬实力包括党建立的组织体系、党联系的人民群众、党掌握的国家政权、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软实力包括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中国共产党拥有xxx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具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严明的组织纪律,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各种风险、挑战和考验面前,绝大多数党员都能始终保持政治本色,成为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时代的楷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所展示的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直面问题的使命担当、标本兼治的思路举措、抓铁有痕的贯彻力度、纲举目张的局势把控、纵横捭阖的领导艺术、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真诚拥护、高度信赖和衷心爱戴。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核心的内在根据,也是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的现实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获得长期执政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因此,牢固树立人民主体的历史观、人民至上的权力观、人民中心的发展观、人民为本的价值观,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实践表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正是依靠人民的支持,才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成为执政党;正是依靠人民的拥护,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被载入宪法。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民是渗入血液和骨髓中的安身立命的政治根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仅来自党的硬实力,而且来自党的软实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从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到新时代的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创造了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切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也必然载入全体人民的心中,这也决定了党具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作用决定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在实际生活中,党的领导通过发挥统揽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而得到生动体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因为党善于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实施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党作为国家政权体系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通过多党合作制度,与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共商国是,实现其领导权;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其执政权。在政治运行中,党通过政协使其主张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通过人大使其主张成为国家的法律法令,又通过执行机关组织实施,通过党派团体带头贯彻,从而形成各方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因为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整体意志,有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谙熟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提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排除各种干扰,经受各种考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因为党能够提出适应时代发展客观要求、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组织和支持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在实际生活中,党通过多党合作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开辟畅通的渠道,使其利益要求、政治愿望、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反映到政治体系中来,确保其输出的政治产品具有更加广泛的整合功能;通过政治协商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从而最大限度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亿万人民一心向往的目标,也是一个大党的庄严使命、一个大国的雄心壮志。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亿万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新征程上再创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篇2】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线索和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完成并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从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灿烂华章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有必要将其置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

  小康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繁荣盛世的期盼。在中国历史文化典籍中,“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艰辛,对修养、安康的强烈渴求。《礼记·礼运》用“大同”和“小康”两个概念集中表达儒家的社会追求。“大同”之世,天下为公,这是古代中国理想化的社会目标,可望而不可即。而以改善民生和加强礼制为中心的“小康”,通过持续努力,则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实现。千百年来,人们对小康社会的期盼世代相传,“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揺之心”的治理境界,逐渐积淀成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孟子认为理想的世道“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杜甫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诗云“小康何敢望,生计且支撑”,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强调“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他奔走南北,苦苦探索“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的治国之道。可以说,对“小康”社会的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民生的关注,对殷实、安定生活的期盼,对太平盛世的追求,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政治文化。

  社会主义制度使小康在今天的中国变为现实。古代中国在长期的剥削制度下,虽然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繁荣时期,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贫困问题,改变不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局面,跳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进入近代以后,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大门,中国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不断,中华民族饱受凌辱,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苦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希望和力量。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更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立足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经过数十年的接续奋斗,到20世纪末,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亘古未有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党的十六大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意义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消除绝对贫困,增进人民福祉,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光辉时刻,它意味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整体摆脱了绝对贫困,两千多年来世代追求的小康梦想得以真正实现。这不但是凝聚中国心、激荡民族情的盛事,也是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贡献,是震古烁今的历史奇迹!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对历史的庄严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扎实的发展成就践行对人民承诺的历史写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弘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他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使命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筑牢根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就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检验标准。

  一是向人民交出的满意答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就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为此,他多次提到,“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为了让人民认可,我们党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考察的足迹遍布全国贫困地区,对贫困群众时刻牵挂在心。在内蒙古考察时他指出,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他明确表示,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在陕西考察时他再次强调,“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必将如期向人民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答卷。

  二是向历史作出的可供检验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延续历史,又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功,既不是“数字游戏”“速度游戏”,也不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容不得丝毫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视的是工作实效,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他严肃强调:“没有一点实招、硬招,我很怕这件好事办不好,最后给人民交不了账,给历史交不了账。”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在中华民族和人类发展史上留下可以藏之名山、传诸后世的经典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为全世界、全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环顾全球,不难发现,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么大规模的人群摆脱贫困。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够以这样的决心、智慧、力量和投入,带领本国人民从整体上摆脱绝对贫困。正因如此,中国所取得的减贫脱贫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减贫脱贫的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借鉴,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是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和中国价值对全人类作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贡献。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夯实基础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一步,它延续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盛世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往开来,既是胜利的丰碑,又是进一步发展的起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一代一代砥砺奋进,一个征程连着又一个征程,一场奋斗接着新一场奋斗。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宣布:“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进一步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们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它是一座光荣的界标,在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铸就坚实基础。20世纪末实现总体小康之后,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出坚实发展步伐,更加接近高收入国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例如,我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总体改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等等。这些内容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能够有效推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将迈上一个大台阶,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的十五年,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战略规划,设计科学,路径明确,目标具体,内涵丰富,令人向往,值得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

  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必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辉煌成就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华章。

【篇3】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线索和主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对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坚忍不拔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三大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具体化。经过不懈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党的十六大作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判断,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六大以后10年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作出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居于引领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加强美丽中国建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扎实迈进。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强调“全面”,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就能更好推动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民生问题是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要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要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层次多,不可能实现同一水平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就全国而言的,而不是每个地区每个人都达到同一水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既坚持一定标准,又防止好高骛远;

  既紧盯2020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又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明确规划和部署,强调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改革的关键阶段问题的显现阶段矛盾的多发阶段,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完善体制机制,防范化解风险。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黑天鹅”“灰犀牛”。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在领导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这就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这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指引脱贫攻坚的前进方向,在脱贫攻坚初期,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在脱贫攻坚中期,要求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在脱贫攻坚后期,强调防止脱贫摘帽后松劲懈怠,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保护生态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彰显人类社会迈向文明进步繁荣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实现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壮举。千百年来,丰衣足食一直是人民群众的追求和愿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逐步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迈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第一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重要论述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顺利开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开辟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结出的丰硕成果,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热门标签:
《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线索和主题集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线索和主题集合3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